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

一個台灣人,在根特世界電影音樂獎....

世界電影音樂節(WSA) 頒獎典禮暨音樂會 in Gent, Belgium

根特(GENT)」其實只不過是時間巧合下的決定罷了。

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是個「電影音樂迷」,一年看過的電影一支手都算得出來,配樂卻聽了一缸子這麼多,配樂師的名字,不管是美國人、印度人、法國人、伊朗人,只要我喜歡的,我都能正確無誤的把他們的正確的拼出來。歷屆奧斯卡、BAFTA、哥雅、柏林影展,我多半只關注配樂獎項,就不用說每年的世界電影音樂獎、西班牙「fimucite」電影音樂節、科多巴音樂節、波蘭克拉科電影音樂節(FMF)與transatlantyk電影音樂節,這類電影配樂年度盛事,更讓人心嚮往之。


其中,歷史最悠久,以電影音樂為主軸的獎項要數每年在根特舉辦的世界電影音樂獎。為了非「電影音樂迷」的朋友,或許應該稍微解釋一下,到底世界電影音樂獎(World Soundtrack Awards, 以下簡稱WSA)在幹嘛。

世界電影音樂獎的名稱其實是有點反動意味的,畢竟在電影的世界裡,好萊塢幾乎已經是「電影」的代名詞,向來只有好萊塢電影能夠縱橫全球電影院,電影音樂主要也是跟著電影,所以一般而言,我們說好萊塢電影音樂,幾幾乎也快要跟好萊塢電影音樂畫上等號,君不見好萊塢電影音樂盟主--漢斯季默(Hans Zimmer),這幾年多麼威猛,講到電影音樂,幾幾乎就等於漢斯季默(與他的一群子弟兵)。

可是,這讓歐洲配樂迷或配樂師相當不以為然,漢斯季默所作曲的電影配樂,累計票房成千上億美元,其實他是德國人。把時間往前推,好萊塢有所謂黃金年代(Golden Age)電影,指的是1930-1950年代間的美國電影,背後的配樂推手,像是Erich Wolfgang Korngold(《俠盜羅賓漢》), Max Steiner(《金剛》), Miklos Rozsa(《暴君焚城錄》), Franz Waxman(《蝴蝶夢》、《後窗》)、Bernard Herrmann(《大國民》、《北西北》、《驚魂記》等希區考克電影)等人,無一不是歐洲作曲家,他們或因躲避戰火、躲避種族清洗,來到了好萊塢,為好萊塢電影配樂樹立了優良的傳統!

但現在的好萊塢電影配樂是什麼呢?嘩眾取寵的電影歌曲?震耳欲聾卻罔顧合理性的激昂樂章?或者是千篇一律,形同公式的免洗音樂?如何讓電影音樂跳出來被觀眾注意到?再進一步談,如何讓歐洲電影音樂能有一個發聲的平台?這就是世界電影音樂獎,乃至歐洲電影音樂節如雨後春筍冒出來的的背景。漢斯季默是很好,但是也有其他很多好的作曲家,更何況我們好萊塢電影音樂教父漢斯季默可是德國人啊!!!

此外,許多依附在電影獎之中的配樂獎,考慮的標準電影多過音樂,像是奧斯卡原創電影音樂獎,經常是給最佳影片落選者的安慰獎,傑出且創作不輟的Thomas Newman、James Newton Howard至今尚未得過奧斯卡獎、Ennio Morricone也只以終身成就拿了獎、Wojciech Kilar恐怕從未在入圍的short list中。拉丁流行樂界知名製作人Gustavo Santaolalla拿了兩次奧斯卡原創音樂獎,就連被懷疑到底有沒有配樂的「社群網戰」雙人組(我想不起他們的名字也不想google了)也拿過一次呢!從這個角度來看,世界電影音樂獎的設立的確相當有意義。

1974年開幕的法蘭德斯影展(Film Fest Gent)從學生影展,發展為一個以電影音樂為焦點的影展,影展舉辦27年後,成立世界電影音樂學院(World Soundtrack Academy,好偉大的名字),每年選出傑出電影音樂作品授與獎項。這個獎項並不是只有以記者會形式或發發稿,公布得獎名單而已,而是還有系列音樂會、作曲家論壇、論文發表,以及重頭戲--頒獎典禮,因此獲得許多電影音樂迷的關注。

今年的WSA安排了三場音樂會,一場是卓別林馬戲團音樂會,一面放映卓別林默片《馬戲》,一面現場樂團演奏卓別林自己的配樂;一場是頒獎典禮音樂會,主題樂人是嗆紅辣椒前吉他手Cliff Martinez;第三場是Nino Rota主題音樂會,上半場是呈現Nino Rota為費里尼電影所做的配樂,下半場則是安排《教父》、《羅茱》等經典曲目。擔綱指揮與演奏的是Dirk Brossé,及布魯塞爾愛樂管弦樂團,Dirk Brossé先生本身也是很棒的作曲家,他的作品橫跨當代古典與影視配樂,是個具有古典音樂傳統的音樂人。


WSA的重頭戲就是頒獎,獎項包括:年度作曲家(FILM COMPOSER OF THE YEAR)、年度電影配樂(BEST ORIGINAL FILM SCORE OF THE YEAR)、歐洲青年作曲家獎(SABAM AWARD FOR BEST YOUNG EUROPEAN COMPOSER)、最佳電影歌曲(BEST ORIGINAL SONG WRITTEN DIRECTLY FOR A FILM)、年度新秀(DISCOVERY OF THE YEAR)、觀眾票選獎(PUBLIC CHOICE AWARD)、終身成就獎(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),各獎項入圍名單與終身成就獎得主會提前公布,今年的終身成就獎是老牌法國配樂、歌曲作曲者Francis Lai,光是《男與女》、《愛的故事》這兩部作品,賴老先生的名聲就可以傳唱數十年而不衰,去年他還有一部《情海浮生錄》問世,足見其寶刀未老。

我個人非常關注「年度新秀」這個獎,因為每年投入配樂的新人實在太多了,常常會聽到令人驚艷的新聲音,這些新聲音往往不在主流電影裡,甚至所擔任配樂的影片本身並不精采,以致於配樂完全被忽略,從年度新秀獎中,不僅可以看看自己的耳朵跟不跟得上這些專業配樂人士,也能挖掘出日後有機會更上一層樓的配樂人,完全滿足一個配樂迷嘗鮮求變的好奇心與虛榮感(咦?)


因為今年休長假的關係,今年本來就有遊歐的計畫,看著10月25日就是頒獎典禮的訊息,手邊的事情也差不多告一段落,作為一個鐵杆電影音樂愛好者,與其等著大師大駕光臨,「不如就衝一次根特吧!」

說實在的,每年都對著WSA的來賓名單流口水,結果今年他給我什麼來賓名單呢?終身成就獎Francis Lai,這個我沒意見,畢竟是寫過經典的大師級人物。其他來賓有誰呢?主題樂人Cliff Martinez,年度新人Dan Romer、法蘭德斯作曲家Jef Neve...(這哪位,對不起,他並不在我的電影音樂字典裡,後來發現他是個知名爵士樂手)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!!!我的Alexandre Desplat呢?他不是入圍一堆獎嗎?好,AD不來,那Michael Giacchino、Gabriel Yared、Steven Price勒!!!

反觀邁入第七年的克拉科電影音樂節(fmf),及西班牙的科多巴、Tenerife兩大電影音樂節的陣容越來越堅強。今年的fmf邀來漢斯季默(盡量尖叫吧!)、 Dario Marianelli(《傲慢與偏見》、《贖罪》、《V怪客》、《怪怪箱》etc.), Johan Soderqvist(《Kon-Tiki》, 《After Wedding》, 《血色入侵》 etc.)'、Patrick Doyle, Elliot Goldenthal (《夜訪吸血鬼》, 《揮灑烈愛》,《Titus》 etc.),以及波蘭青年作曲家Bartosz Chajdecki(他的《光榮時代》令人驚艷)等堅強陣容,還有整場的Kon-Tiki音樂會,總之看到節目安排與來賓名單,我的天啊!我已經尖叫了一百遍,但因為波蘭場在9月底舉辦,那時候剛好..有很多事情要忙 ╮(╯3╰)╭ ,最後只好選了根特.....


(to be continued...)